2009年2月21日 星期六

link | favicon.cc 線上 ico 圖示編輯器

favicon.cc/
可以線上自行編輯繪製ico圖示檔的網站,無須下載任何軟體,直接在瀏覽器內就能夠使用。

favicon.ico的功能:
Create New Favicon
Import Image(匯入圖片轉為ico檔)
Latest Favicons(瀏覽其他人的作品)
Top Rated Favicons(瀏覽排名作品)
註冊為會員即可管理自己的圖示作品。

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

影像端子格式

Composite(AV端子、複合端子)
類比格式
可以顯示到VGA解析度(640x480),最傳統的傳輸格式,依RCA插孔接頭顏色區分訊號:Video(黃)、Audio左聲道(白)及Audio右聲道(紅)
中文維基百科解釋

S-VIDEO(S-端子)
類比格式
可以顯示到VGA解析度(640x480),不能傳送聲音的訊號,故只能轉成AV端子中的Video部分也就是黃色的Video端子。因此還需要一組單獨的音頻連接線,例如由耳機插孔進行音源輸出。有些便宜的S-Video線材傳送距離超過5米的時候,可能造成訊號的損失。
接頭孔數有分為9pin及4pin,4pin為影像傳輸,而9pin的另外5個pin視硬體有不同的功用,也依廠商每個pin使用不一。
中文維基百科解釋

Component(色差端子)
類比格式
掃描線(條):水平x垂直
Y,Cb,Cr:480i(300x480)
Y,Pb,Pr:480p(640x480,720x480)
Y,Cb,Cr:1080i(1920x1080)
Y,Pb,Pr:720p(1280x720)
Y,Pb,Pr:1080p(1920x1080)
依RCA插孔接頭顏色區分:Y(綠-亮度)、Pb/Cb(藍/色相藍)及Pr/Cr(紅/色相紅)
(C表示標準影像彩度訊號,輸出至傳統映像管螢幕的交錯式訊號;P則是倍頻掃描處理的影像彩度訊號,倍頻用的是循序掃描所以畫面不閃爍,且較不會有鋸齒狀的出現)
中文維基百科解釋

D-sub(RGB端子、VGA端子)
類比格式
可以顯示到SXGA解析度(1280X1024)
掃描線(條):水平x垂直
VGA 640x480p
SVGA 800x600p
XGA 1024x768p
SXGA 1280x1024p
接頭為15針D型端子,需注意設備之公母端的區分。
中文維基百科解釋

DVI
數位/類比格式
隨著功能的不同,DVI接頭被分成三種類型:
DVI-D(僅傳送數位訊號)、DVI-A(僅傳送類比訊號)及DVI-I(可傳送數位及類比訊號)
相對於類比方式傳送的像素資料會受到鄰接像素資料以及電磁雜訊以及其他的類比失真影響,在DVI輸出端暫存器中的每個像素都直接對應顯示端的每個像素,使得畫面品質有基本的保障。

單DVI接頭可至WUXGA解析度(1920×1200)
雙DVI接頭可至WQUXGA解析度(3840 × 2400),即為單DVI解析度的兩倍,30"以上QXGA(2048 × 1536)的螢幕必須使用雙通道DVI介面才可傳輸信號,區分單通道與雙通道也十分簡單,只需要數一下介面的針腳數即可。單通道DVI針數較少,雙通道DVI的針數較多。

在低解析度畫面(1280×1024)下,肉眼是很難察覺DVI與D-sub兩者的區別的,只有在UXGA/WXGA級別解析度上,兩者在信號傳輸上的差別才可以察覺出來。但還是推薦使用DVI數位信號,因為類比信號最終還是還轉換成為數位信號,而轉換的過程則意味著信號質量的下降,只是下降程度或有不同而已。
中文維基百科解釋

HDMI(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
數位格式
全數位化的影像和聲音傳送介面,可以傳送無壓縮的音頻信號(數位5.1聲道)及視頻信號,由於音頻和視頻信號採用同一條電纜,大大簡化了系統的安裝。可顯示至1080p(Full HD)及UXGA解析度(1600x1200)。

Type A HDMI可向下相容於現今多數顯示器與顯示卡所使用的Single-link DVI-D或DVI-I介面,這表示採用DVI-D介面的訊號來源可以透過轉換線驅動HDMI螢幕,但不支援音頻傳送與遙控機能。此外,無HDCP認證的DVI螢幕也將不能收看從HDMI所輸出帶有HDCP加密保護的視頻資料。(所有HDMI螢幕皆支援HDCP,但大多數DVI介面的顯示器不支援HDCP)Type B HDMI接頭也將向下相容於Dual-link DVI介面。
中文維基百科解釋

ps.
p代表逐行掃描(progressive scan),相對的,i代表的即為隔行掃描(interlace scan)如傳統陰極射線管CRT螢幕,數字1080則表示垂直方向有1080條掃描線。因此1080p的畫面顯示會比1080i更流暢、穩定、不閃爍。通常1080p的畫面解析度為1920×1080,即一般所說的高解析度電視(HDTV)。並非HDMI就一定有1080p的輸出,畫面一定要能支援1920*1080才能算是真正的1080p輸出。

螢幕解析度參考


以下為三種顯示卡不同輸出裝置的搭配參考


液晶面板類型

IPSα
由IPS Alpha Technology 公司於2006年發表的高畫質液晶面板,將面板中的液晶分子以突破性的水平方式重新排列,讓每個畫素能夠完整呈現不被分割,亮度為500cd/m2,正面對比度達1200:1,觀看視野角度有效提升至178度。裝備了廣角濾光片,成功改善 IPS面版從斜上方或斜下方看明暗對比會產生變化的問題。擁有比一般液晶面板更寬廣的視野角、更快的動態反應速度、更優異的透光率、更佳的明暗對比效果。

IPS
「In-Plane Switching」全名的縮寫,中文為「橫向電場效應」,日立公司於1996年為改善TN型面板的不良視角及色再現性而發展出來的液晶面板技術,被廣泛的使用在LCD-TV的製造上,能有效改善較大視角下在TN面板上出現的色差及其他問題,觀看視野角度有效提升至170度。IPS面板的優勢是可視角度高、色彩還原準確,但是反應時間較慢和對比度較難提高也是這類型面板一個比較明顯的缺點,它的初始就是50ms的等級,IPS型的面板成本也是極昂貴的。
IPS後來進化成S-IPS (Super-IPS), 它擁有IPS技術的優點之外,又改善了畫素的更新時間。色再現性也更接近CRTs,價格也降低,然而對比仍然十分不佳。目前S-IPS僅應用於專業的較大型顯示器上。

MVA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全名的縮寫,中文為「多域垂直配向技術」,最先由日本富士通公司於1998年所開發而成,目的是作為TN與IPS的折衷方案。為最早出現的廣視角液晶面板技術。因液晶的特殊排列模式,不但提高面板視角,並解決灰階反轉的問題,面板可視角度達160度。在當時,它擁有快速的畫素反應、廣視角及高對比,但相對的犠牲了亮度與色彩再現性。之後三星又在PVA基礎上推出改進型的S-PVA,可視角度可達170度,配合加壓晶片,S-PVA的回應時間已經提高到灰階水準,而對比度也超過700:1。


PVA
「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中文為「垂直排列技術」,是一種號稱更先進的MVA技術版本,由南韓三星電子所研發而成。雖然三星號稱其為目前具有最好對比的技術,不過卻也存在著與MVA相同的問題。

TN
「Twisted Nematic」全名的縮寫,中文為「扭曲向列型」,是面板發展初期的技術,擁有相對於VA型較低成本的TN型面板。也是消費者最常見的類型,主因於產品低價及多樣性,現今產品的畫素的反應時間已快到足以克服殘影問題。此類面版的商品缺點為,無法達到非常好的廣視角的效果,目前市售產品普遍加上Film(視角補償膜),來增加左右視角的角度,可達160度可視角。

CRT顯示器藉由映像管顯示色光,因此黑色即為純黑(亮度等於零)。從事設計工作的要避免色差的問題發生,所以很多美術設計還是很喜歡用CRT monitor。

液晶螢幕的對比度代表的是液晶螢幕能多黑
例如 500燭光,對比1000
500/1000=0.5 代表純黑有0.5亮度
若是500/對比無限大 即趨近於0(真正的純黑)